网站LOGO
智慧城市为创业开启一道金矿大门

 随着全球都市人口的快速成长,城市在能源、移动性、安全与治理上,面临许多新的冲击与挑战。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因此应运而生,希望能够藉由科技与政策,帮助城市解决这些因人口暴增而产生的问题。

但是对于智慧城市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目前有两种同样有力、但思想上却背道而驰的看法。第一种,采取家长式做法,将传感器、交通要道、移动感测的街道照明与智慧电网交织成的网络全都集合到中央营运中心,在那里,一群公务员与市长会根据这些电子数据指标,回应市民的需求,许多由大型技术厂商如IBM、西门子与思科所主导的计划,便属于此类。

而另一种,则是由下往上(bottom up)组织而成。这里所说的智慧科技并不是花了上亿元由市政府投资建置而成,而是我们每天携带的智能型手机、以及由网际网络彼此连结的家庭。APPs与社群网络的兴起,让我们可以浏览、编辑并影响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我们可以主动告诉政府自己需要什么,而非被动等待政府告知。而许多新创公司,透过由消费性电子科技、开放数据、支援的城市政策、创业聚焦计划、公开采购以及从资金到研究的各个单位所构成的生态体系,发展出新的商业模式,协助解决城市的问题,便属此类。举例来说,和地图导航有关的Waze与Embark、智慧家居服务Nest与Canary、网络叫车或共乘服务的Uber、Lyft与Sidecar、公共服务智慧媒合服务Aunt Bertha、商业节能公司FirstFuel等,都是运用这些生态体系,得以创出自己的事业,并同时解决城市的问题。

关于如何利用这样的生态体系,Gigaom的研究报告指出,新创公司能够采取以下策略:

● 直接销售给市民:由城市领导者观察市民的需要,决定该投资哪些新的解决方案及其优先级;而对市民来说,他们也愿意付费使用那些能够为其带来好处或解决不便的服务,特别是在永续与移动两个领域。

● 建立在城市的开放数据上:像Google Maps或Twitter一样,提供API服务成为开发者的重要资源。标准、工具与相关政策的出现,让逐渐成长的数据资料,从研究报告到实时传输的数据,都能够被取得。

● 建立在更多标准的城市政策上:城市间会看看彼此有什么政策正在运作。以数据标准而言,若许多城市都有类似的政策,表示新创公司不用为了迎合每个城市的特殊状况,而去调整产品或服务。

● 透过公开采购卖给城市:城市正为了发现新的解决方法而广邀提案,让更多中小型企业都能参与公共服务。许多城市啓动试点方案,测试新产品与服务,让新创公司有更多机会去评估其产品原型(prototypes),并成功转化为销售的机会。

虽然美国地方政府在财务上日益困窘,但是城市并非单打独斗的单位,他们会得到许多机构或非营利基金会的支援,分享这些机构的研究成果。下图显示了新兴城市的创业生态体系,城市领导者,包括市长、相关官员等,负责定位城市议题并评估解决方案;市民和民间组织,则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研究和测试;投资者,包括天使投资人、早期创业基金与募资平台;推动者则包括各种非营利机构、学研单位,从研究到倡议来协助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