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LOGO
勠力同心强体系 深耕细作优服务——南京市建邺区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建邺样板”

具有“城市客厅”“国际化城市中心”之称的南京市建邺区,把握区位优势做优退役军人工作,围绕军人入伍、服役、退役、就业(创业)、优扶全过程,顺应退役军人领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统筹推动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结合区情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构建退役军人“全”服务保障体系。2019年,省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退役军人工作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2020年,省、市对区高质量考核中,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双拥工作位列全市第一名,区局在区对部门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

一、织密“一张网”,服务保障全覆盖。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建设,作为破解底子薄、基础弱的重要抓手,作为密切联系退役军人、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的内在要求,紧盯“五有”“全覆盖”目标,聚合力量,压实责任,层层推进。一是构建领导体系。区级层面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态化发挥牵头落实作用,将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及运行情况纳入区对街道高质量考核范畴、纳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双拥模范区创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督察督办考核范围,采取定期调度、现场调研、明察暗访等方式,着力推动服务保障体系深入运行,确保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创建服务网络。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全员申报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对照标准落实办公、接待和活动场所,开设服务窗口,按任务清单推进工作。全区6个街道、55个社区均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形成并实体运转。参照社区网格化管理、治理模式,建立的“局—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服务保障网络,以此打通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最后一米”,畅通“微循环”。三是组建专干队伍。区委、区政府从全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际出发,选优配强局领导班子,配齐局机关和区(街、社区)服务中心(站)工作队伍,每个街道明确2~3名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区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先行配备42名退役军人工作专干(政府购岗),社区按每500名服务对象划分网格,配备1名专职人员,出台政府购岗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组织开展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人员“大讲堂”“跟班轮训”“职业技能比赛”“微课堂”等系列活动,持续激发工作热情,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二、军旅“一周期”,跟进服务全闭合。针对服务保障对象群体范围广、服务周期长、权益诉求多、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始终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机制,着力推动服务保障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建立闭合“链”服务。结合退役军人事务、人武工作的共同属性,建立从“入伍”到“退伍”闭环的服务保障机制,街道分管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领导兼任街道人武部部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兼任街道人武部副部长,同时配备2名以上政府购岗专职工作人员,形成建邺特色的工作运转体系。指导各街道着眼于“一街一特色、一社一品牌”,因地制宜、因势制宜探索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特殊“群”服务。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路,区分转业安置干部、计划安置退役士兵、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重点优抚对象、困难保障群体等,分门别类建立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工作。注重服务对象拓展覆盖,从现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到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形成涵盖4类人群成长的全周期闭环服务。三是建立温馨“家”服务。按“退役军人之家”要求,高质量建设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注重营造“家”的环境,履行“家”的责任,体现“家”的关爱,突出“军”的特色,强化服务意识,体现红色文化和亲情文化,着力夯实政治环境建设基础。各中心(站)普遍在醒目位置公布工作职责和流程、服务规范和承诺,提供窗口式、标准化、规范化的“一站式”服务,切实让服务保障对象感受“家”的温暖。

三、尊崇“一盘棋”,优抚关爱全参与。紧紧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目标,落实优抚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动员全区上下把退役军人当亲人,带着责任、带着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确保退役军人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一是部门联动聚合力。跨部门协调联动,组织、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做好人员、编制、经费等保障工作,将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与日常活动有机结合,通过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建立“一人一档”台账,因人施策、精准帮扶,着力解决好双拥优抚、接收安置、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等各方面矛盾问题。二是常态联系暖兵心。出台区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从提高退役军人安置质量、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入手,定期走访联系退役军人家庭,加强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梳理转接,街道、社区及时将退役军人党员统一纳入管理服务范畴,创新手段推动退役军人精准就业,多渠道开展惠军救助帮扶,浓厚全区上下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氛围。三是建立平台共维权。依托区级联席会议平台,及时协调解决,涉及退役军人权益的棘手遗留问题;搭建法律扶助平台和民事调解平台,聘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晓红开设区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工作室,为退役军人提供“零门槛”免费维权咨询、代理指导、纠纷调解等服务;设立老兵调解工作室,聘请知兵懂法的退役老兵参与调解,面对面的了解情况,心贴心的沟通交流、疏导思想、解决问题。

四、双拥“一条心”,军民共建全聚力。认真履行区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责,认真抓好“军爱民、民拥军”这一政治任务的落实。一是加强双拥文化阵地打造。区、街两级将双拥阵地建设纳入城建规划范围,因地制宜建设好双拥一条街、主题公园、广场和双拥长廊等设施,每个街道至少打造一个具有驻地文化特点、能在全市叫得响的双拥特色阵地。用好恽代英殉难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军籍职工之家”、红色教育学院、“少数民族拥军社区”、双拥一条街等一批双拥特色品牌,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二是推进基层双拥网络建设。围绕社会化拥军要求,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网格化服务与治理,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加挂双拥工作站牌子,合署办公,建立“上下联动一体、触角扎根基层”的服务网络,做到载体清晰、职责明确、工作落实。组建以来,每个街道每年至少培育了2家双拥社会组织,并在每年的春节、八一和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三是突出军民共建共创活动。广泛开展专题讲座、歌咏比赛、读书演讲、知识竞赛、影视展演、书画展览、文艺演出、书香军营等活动;积极帮助共建部队官兵解决“三后”问题,帮助共建单位解决干部子女入学、转学、随军家属安置任务,接收移交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同时,扎实开展“三送一走访”活动,即“送立功喜报上门、送优抚政策到家、送光荣牌匾到户”、区双拥各成员单位每年定期走访驻军部队和困难优抚对象。

五、创新“一股劲”,借势借力全融入。着眼于形势任务需要,积极走开政府机构强力主导、服务体系积极作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路子,围绕“三个融入”,扎实推进工作创新。一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六保”“六稳”等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接建邺发展机遇期和工作重点,一方面,加大对困难群体的纾困帮扶力度,按市局要求以优抚对象数据核查为抓手,组织各街道普遍上门走访、摸排情况、问题解决,彰显精准化、亲情化;另一方面,借智借力,因势利导,在提高就业安置质量、服务创业创造创新上,积极为全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更快捷、更贴心的条件。二是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参照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加大投入,着力提升工作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创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局—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服务保障网络,确保服务网格全覆盖。严格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要求,市、区、街三级退役军人事务机构工作人员对口联系6类重点对象,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普遍联系退役军人的网络实现全覆盖。三是融入信息发展大势。建立退役军人信息数据和信息服务网络,依托云服务、智慧城市,开展网上业务办理、线上招聘、网络信息服务等,创新服务手段,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在“江苏政务服务”平台开通“退役军人全周期服务一点通”线上政务服务系统,退役军人可通过手机终端、网络终端和政务终端,了解办理退役军人事务相关事项,基本实现了“线下有智能化自助大厅、线上有网络化服务平台”的目标。

来源:建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